.:.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拖款是中国商业的恶习
本頁主題: 拖款是中国商业的恶习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十亖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500
威望:315 點
金錢:2303 USD
貢獻:20000 點
註冊:2024-06-04

拖款是中国商业的恶习


中国商界常用拖款延缓资金压力,影响深远。

这几天在与不同人交谈和看到的一些讯息后,有几件事可以拿出来说说,有别人身上发生的事,也有我们自己的。

国内比较知名的老牌传播营销公司迪思起诉哪吒汽车的母公司,追讨5355万欠款,同时迪思下游的供应商、合作媒体也正在向迪思追讨欠款。

一环套一环的追款官司,像极了20多年前对经济影响深远的三角债,有的企业习惯于用拖来延缓资金压力,用拖来维持现金流量表,而现在到明年,更多欠款的出现就是因为没钱了,没利润了,付不出来了。

对习惯于拖的企业,如果基本面还不错,要回钱是早晚的事,无非就是自己替客户承担了更多的资金成本,或者说客户用这种方式转嫁了一些成本给自己,就当吃了哑巴亏,真的到最后不得不走诉讼,律师费、诉讼成本就当作沉默成本了。

最麻烦的还是像哪吒汽车这样的,从每月统计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看,曾经靠性价比优势出货量排名靠前,而现在前十名上都没有了。要么就是竞争对手太强太多,抢走了有限的消费者,要么就是自己出了问题,产品卖不掉了,竞争力降低了,或者就是不被消费者喜欢了。

汽车公司车卖不掉了,资金链很快就紧绷,再加上本身的利润非常少,甚至亏本卖车,现金流量表都是负的,而迪思要追讨的5355万欠款一定不是哪吒汽车所有的欠款,有一堆供应商在上门追款,最怕的就是保全资产的通知都在排队,公司账面上的可以被冻结的资产都不够了,那最后很大的可能就是迪思无法或者无法全部要回这些欠款。

同时迪思还必须替哪吒汽车支付给他的供应商和合作媒体欠款,如果不支付,迪思就会被冻结资产,甚至直接让这家公司最后破产。

一家汽车公司的经营不善或者破产影响的不止是自己,而是传导到他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甚至不是一层传导,是N层传导,就像房地产一样,带动的产业有几十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意思。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高频的和团队复盘还没回款项目的进度,对拖延时间超长且依然用各种理由解释的客户,不再有任何幻想,直接出律师函或者走起诉流程,要赶在这家公司可能清算或者倒闭前追回钱,这是我最坏的打算。

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第一次合作的、公司规模小的、注册资本金少的企业。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各种理由拖款,花点律师费,赶紧启动流程吧,你如果慢了,别的公司先起诉了,这公司里的钱先还了其他人,最后没钱了,就算胜诉也无法执行。

别说小规模的公司,就像迪思这样老牌的公关传播公司,资金链说断也就断了。

我在和团队复盘欠款项目的时候,归因发现一大半还是自己的问题,跟进不主动,过于相信他们的单方面拖款理由,忙的时候也疏忽了催款,事实证明,催得越勤快,律师函给的越早,到款还是会好一些。

因为咱们国家商业契约精神还不是那么的普及,违约成本低,合作伙伴之间付款拖延是司空见惯的,甚至就是用拖来维系利润微薄的一些行业,因为不拖款,那点微薄的利润也没了,这个生意模式也就干不下去了。

逻辑上这就是不对的生意模式,或者就应该被淘汰的,这就是落后产能。但是就存在了,因为在商业实践中,很多行业越来越卷,拖款的生意还是有人会做,会纵容,于是恶性循环,越来越糟。

为什么外资企业的契约意识好,到约定的付款时间就一定会付款,不需要劳神费力的催款。因为经历了经济周期的兴与衰,适应了全球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民情,活下来的跨国企业生存了几十年甚至百年,他们知道契约精神多么的重要,知道信任的价值多么的大。

看得远,才可能活的久。

靠拖也许能获得一时苟延残喘,并不能解决生意没有利润无法永续的问题。

最近知道另一件事,就是国内最大的公关公司蓝标在25年将运营总部迁移至上海,理由是70%的业务来自于南方客户。

我的解读是靠近客户服务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迁移总部优化团队,假设北京有1000名员工,主动愿意换城市生活工作的只有500人,那另外500人就算优化掉了,当然会有一定的赔偿。

在上海还需要补上这500人的空缺么?当然不需要,也许补100人就够了。

我熟悉一位曾经在蓝标工作过的朋友说她最惬意的日子就是在蓝标度过的,因为体系太庞大,人太多,摸鱼偷懒是一方面,工作的分配、考核机制上也有问题。也不一定是自己想偷懒,确实分配给她的工作就是少的,并且没有人会发现,没有纠错机制,HR的考核也没有那么有效。

大公司会有这样的问题,这很普遍,实际上所谓HR管理很多时候是无效的,因为HR并不懂具体业务。

优化团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被离职,比如换一个城市设立总部。

周一我在和公司所有同事交流的时候对大家说接受改变已经不是你想不想要,是由不得自己了,你不接受改变就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公司也没有未来。

这两年的俄乌冲突已经告诉我们,曾经陆地之王坦克在无人机面前就是被降维打击了,战争已经是无人机、机器人的时代了。而我们如果死守着上个世代的武器,就是活靶子。

无论是暮气沉沉的广告界,还是媒体界,面对的就是AI的时代,减少人力已经是现实,人如果不能快速改变技能。在2025年的就业市场里几乎没有机会,被优化的人增加,好的机会又没能力把握,所有人都去围猎越来越少的传统工作机会,最后只能被挑选并且毫无议价能力。

这不只是对我的同事们说的,我对我自己也是这么要求的,虽然我都40多岁了,也有了些积蓄,生存的压力并不大,但是没有办法,人总要做点与时代同频的事。

赞(72)
------------------------
$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12 07:3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23 14:34